教育,就是一场美好的遇见——优秀课程《人工智能项目实践》
日期:2023-08-07  作者:chenrunlin   来源:  浏览量:3217

【边学边玩的实践学期】

《人工智能项目实践》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第六学期课程,该课程的总体任务是,自主开发拥有自定位与导航、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声源检测、视觉检测与人脸识别等功能的机器人。

以自研机器人为基础,人工智能专业陆续建设了“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2021年)”、“计算机视觉实训室(高水平实验室,2022年)”、“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2023年)”。

本门课程的设计思路是:

1)科教协同,挑战前沿先进科技:结合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研究,教学-科研紧密融合,参与前沿科技探索。

2)学科交叉,培养 跨学科复合能力:课程涵盖  计算机、控制传感、驱动等多个领域。

3)实践融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理论融合课程实践,参与国内顶尖AI大赛,提升创新能力。

2022年,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堂别开生面的“元宇宙”线上实践学期项目在专业师生间展开。大二年级同学共同上线MineCraft游戏,将游戏与Python编程有机融合,在“我的虚拟校园”“元宇宙”平台中创建了属于专属人物形象和独有的机器人-大科。

【有趣有料的教师团队】

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有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为了把AI思想讲到学生心坎上,他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用工程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回应现实问题。在同学们眼中,他们的课堂“有趣、有料”,在同事们眼中,他们的课堂“有意义、有意思”。他们是——

马鹏飞:科研新星,SCI学霸,通过打造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精心设计的情境互动和游戏化体验式练习,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领悟。

贾宁:拥有扎实的授课功底和独特的教学秘籍,注重提高课堂的时代感和亲和力。作为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委员和CCF开源委员会执委,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开源开放框架的普及工作。

王锡纲:拥有多年企业项目研发经验,授课风格亲切生动,通俗易懂,擅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当人工智能遇上“全球头号网红”】

《人工智能项目实践》课程需要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该门课程基于机器人真实的工作流程和经典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通过MineCraft游戏对机器人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深化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实践,培养逻辑思维,进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项目设计方案

“我们这堂课就是人工智能+元宇宙,它是构建数字孪生的标准范例,我们的课程涵盖了硬件、软件、内容,以及人,并且课程目标是构建持久的、充满了虚拟机器人的空间和场景,并且真的使用机器人设备来达成(教学)目标。”

 ——贾宁老师

虚拟机器人空间和场景

【课赛结合,播撒实践创新的种子】

历经多轮课程组调研和系部论证,确定“课赛结合”的学习路径,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对AI项目开发流程进行重构,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自此,大科开启了他的竞赛之旅:

2019年,第13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

2020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2021年,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

2021年,第八届“发现杯”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全国二等奖;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2022年,第九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特等奖。

……

竞赛证书

      本课程与素质教育项目《人工智能应用对抗大赛》相结合,学生将综合Python、数据结构、Linux操作系统、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导论的基础知识,实现编程能力的融会贯通。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教育之路还在铺就中,相信在我校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支持下,在各位优秀教师的深耕不缀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教育未来可期。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