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动我校教师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科研部联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邀蒋韬博士举办了一场以《从DeepSeek展望大模型技术的行业前景与挑战》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前沿发展,为我校教师带来了深度的专业解读与思考。
讲座伊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张启龙博士为活动开场。张启龙博士详细介绍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着重指出DeepSeek大模型的诞生,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领域引发了深刻变革。他强调,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对前沿技术的系统介绍,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我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张启龙博士简要介绍了主讲人蒋韬博士的专业背景。蒋韬博士拥有20余年在一流企业的研发及管理经验,在行业趋势把握与产业落地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蒋韬博士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投身于8项科研项目,荣获2项发明专利与3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他在《软件学报》、《通信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以及IEEE系列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EI等国际权威机构检索。
讲座中,蒋韬博士围绕大模型技术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他首先从大模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切入,进而深入剖析DeepSeek大模型的创新点与战略意义。蒋韬博士指出,DeepSeek大模型在模型架构、训练方法以及硬件利用等多个关键层面进行了创新性突破。这些创新成果使得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实现了 “多快好省” 的卓越成效,不仅为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国内来看,DeepSeek大模型的成功构建,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搭建起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打破了美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从国际视角出发,这一成果为全球众多国家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与深入发展。
正如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会引发航空领域的井喷式发展DeepSeek大模型的出现也在AI应用领域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在短短几个月内,DeepSeek便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纷纷开展与DeepSeek的合作应用。针对教育行业,蒋韬博士紧密围绕教师们在AI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与潜在担忧,提出了“AI助教、AI伴学、AI服务” 的创新应用思路,并详细介绍了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在相关领域的优秀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融入 AI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发。
在讲座的最后,蒋韬博士也客观地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技术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行业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他从大模型的原理和本质出发,深入分析了大模型Seq2Seq的技术特征,探讨了 “大力出奇迹”(依赖数据、算力和算法)模式下 “涌现”现象的不确定性,以及大模型产生 “幻觉” 问题的内在因素。同时,蒋韬博士进一步阐述了行业大模型在专业性、确定性、可靠性、稳定性、灵活性、一致性、可解释性和低时延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针对这些挑战,蒋韬博士与与会教师共同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他提出,除了持续加大网络参数规模(从百亿、千亿迈向万亿级别)、不断优化训练过程(改进梯度寻优算法、创新网络结构、改良训练方法)、持续增加数据量并提升数据质量,以及反复进行模型训练、微调与优化之外,还需积极探索新的算法模型与优化技术(如世界模型、高效模型压缩、边缘计算与蒸馏技术等),从根本上消除大模型幻觉产生的根源,从而实现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的高可靠性。
此次讲座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宝贵机会,使他们对大模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讲座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在教学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与热情。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教师将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应对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做好充分准备,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