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软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有1个国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一流专业-网络工程、1个战略新兴专业-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三,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I》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通过引进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以“双薪制” 聘请企业高水平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有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名。68%的教师具有行业企业经验,90%以上的教师具有实际项目开发、管理经验,创新创业导师占30%以上,双语授课教师占20%以上。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三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先后与思科、锐捷、东软云科技、诺达网络、北京联想、九州云、紫光云数、大连暗泉、奇安信、深信服等知名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拥有一支实力、爱心兼具,善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100%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博士与在读博士占比30%,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良好的教研基础、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在OBE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人工智能专业所属系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研习的观察者,倡导全员育人。本科生在校四年间,从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就业,班导师全程陪伴,课前课中到课后,由班导师和素质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人才培养一体化指导。
东软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以“双向共识、资源共建、协同育人、定制培养”四元联动机制为核心要素,打造 “使命共识、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型校企“三四三”合作模式构建了一整套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为载体的IT工程应用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向共识,深度开展“三共建”。依托产业学院,以“培养社会所需、与市场 接轨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共识使命,创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集聚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优势,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共建课程、项目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专业课程规划、毕业实习等人才培养环节。
校企联合师资队伍,构建人才培养“四协同”。企业高水平师资进入教学一线,与在校教师协同教学形成“双导师”模式,师资队伍互认互通,聘请行业、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院教师,共同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协同课程建设与讲授,协同项目建设与指导,协同课外实践与指导,协同科研联合与指导。
凭借“共商、共建、共享”,深度开展“三定制”。面向专业群对接产业,有计划的持续引入一批具备影响力的一流企业。进一步加强现有校企合作单位的深度合作,探索服务于行业内的有效校企合作途径和模式。与产业学院的企业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定制”、“实习定制”、“就业定制”,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
东软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