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三气” 铸魂 做光荣自豪的新时代大学生
日期:2025-09-21  作者:人工智能学院   来源:  浏览量:1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扣好2025级新生大学“第一粒扣子”,将爱国情怀融入青春理想,自觉践行“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9月17日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组织邀请辽宁省国防教育专家智慧库成员、省市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大连市理论百姓宣讲团团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校外辅导员李士国老师以“做一名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新时代大学生”为题,带领新生重温抗战峥嵘岁月,感悟家国深厚联结,为2025级新同学带来了一堂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受益匪浅的入学教育。

(一)立魂:以凌云志气铸就青春之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讲座开篇,李士国老师引用王阳明的经典名言,深刻阐释“志气”的核心内涵——源于光明磊落的内心,根植于坚定不移的信仰,而信仰正是每个人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

为让新生直观感受“志气”的力量,李老师深情讲述左权将军的绝笔家书,字里行间“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直击人心;同时,他凝重提及南京大屠杀、抚顺平顶山惨案等历史惨案,警醒同学们:铭记历史并非沉湎伤痛,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结合九三大阅兵中青年官兵展现出的责任担当,李老师指出,新生军训正是磨砺意志、树立志向的“特殊战场”,鼓励大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找准人生航向。

 

在互动环节,李老师邀请新生分享长短期规划,当听到“考研深造提升能力”“投身科技报国事业”等目标时,他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同学们以远大志向为帆,在大学征程中笃定前行。

 

(二)立根:以不屈骨气锻造担当之躯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谈及“骨气”,李士国老师给出生动定义:这是一种“硬者不弯、百折不挠的硬骨头”精神,其核心正是抗战精神中“不屈、坚韧、担当”的宝贵品质。

为诠释这份骨气,李老师用“三个五”生动还原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五个月内率部与日军作战近百次,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八天未进一粒粮食,牺牲前的最后五小时仍在与敌人激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胃中仅有草根与树皮。悲壮的事迹让现场新生深受震撼。

随后,李老师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尤其针砭部分国家刻意回避战争罪责的行径,鲜明提出“原谅的前提,是加害者的真诚忏悔”这一观点,以此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他还以阅兵式上老兵们坚毅的身影为例,指出军训中的烈日暴晒、队列训练、集体纪律锤炼,正是磨掉娇气、练出坚韧的“试金石”,并分享自己“坚持每天跑3公里”的自律经历,鼓励新生以恒心涵养骨气,以实干锤炼品格。

 

(三)立身:以扎实底气筑牢成才之基

“底气,是支撑一个人堪当大任的根基,它源于真才实学的积淀,源于对国家与时代的坚定信心。”李士国老师从四个维度为新生剖析底气来源:以完整背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52字抗战精神核心内涵筑牢精神底气,让红色精神滋养成长;以95岁高龄入党的本昌先生事迹诠释信念底气,彰显党的凝聚力与“跟着党走好人生路”的坚定;用2025年阅兵84%国产装备及歼-20、巨浪-3等国之重器展现实力底气,印证国家雄厚国力;借“56个民族像榴籽般相拥”的比喻诠释团结底气,彰显全民同心的磅礴力量     

 

针对人工智能学院新生的专业特点,李老师进一步提出期望:一是坚持“专业报国”,紧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步伐,以工匠精神深耕专业领域;二是提升实践能力,从做好一份PPT、完成一次课程设计等小事入手,积累实战经验;三是锤炼人文素养,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让底气真正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动力。

讲座尾声,李士国老师邀请两名新生现场朗读,回顾从百团大战的浴血奋战到国庆阅兵的荣耀辉煌,在历史与时代的呼应中,再次号召全体新生以抗战精神铸魂、以阅兵荣光励志、以军训磨砺筑基,努力涵养“志气、骨气、底气”,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现场,学院学生代表为李老师献上鲜花,感谢他带来的深刻教育

李士国老师用“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鲜活内涵,让2025级新生领悟到了当代青年“学知识、长才干、炼品格、强意志”的意义。学院将始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学生追求真理、锤炼品格、提升素养,成为有时代温度、有责任担当、有理想锋芒的新时代青年。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