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带着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好奇踏入校园时,或许会有些迷茫:这四年该怎么过才能不辜负时光?我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任教师,将结合自身及学生经验,为大家分享一份“接地气”的规划思路,希望能帮你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大一:在探索中扎根,把基础打牢
刚入大学,你们会接触到许多新“规则”——奖学金评选、转专业流程、竞赛报名条件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能帮你少走弯路,就像我当年花了一个月才明白绩点的重要性,最终靠着清晰认知顺利拿到首笔奖学金。
这一年的核心是“打地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Python编程等基础课,如同AI大厦的钢筋水泥,绝不能松懈。课上紧跟老师思路,课后多在编程平台练手,哪怕是写个简单计算器,都是在积累经验。同时,要慢慢厘清自己的兴趣:对计算机、AI的热情是源于好奇,还是想深入研究?可以多听行业讲座,和学长学姐聊聊职业选择,逐步勾勒兴趣轮廓。无论转专业还是深耕本领域,想清楚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
大二:在专业里深耕,让生活更丰富
大二时,专业课程会集中袭来——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数据结构、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看似高深的概念,实则由基础知识点串联而成。课上别害怕提问,很多学生最初对算法一头雾水,经过反复琢磨后反而成了高手。课余时间可以拓展技能边界:学学主流AI框架(如TensorFlow或PyTorch),找开源项目练手,哪怕只修改几行代码,也是在积累实战经验。我带的学生中,有人大二就做科研助理,虽刚开始只是整理数据,但这段经历让他后来申请研究生时颇具优势。
校园活动也不能落下。大创项目、数学建模竞赛、AI创新大赛等,不仅能锻炼能力,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曾有学生团队在竞赛中开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后来还获得企业投资。即便没获奖,和队友熬夜改方案的日子,也会成为难忘回忆。
大三:在选择中聚焦,为未来做准备
大三如同站在十字路口,考研、工作、出国等选择都需要提前规划。
想就业的同学,要关注企业招聘要求:大厂算法岗看重哪些技能?中小企业开发岗需要哪些证书?可以试着投实习简历,哪怕只是打杂,也能了解职场的真实模样。
准备考研的同学,此时可开始复习专业课。别盲目报辅导班,先吃透教材、多做真题。我当年备考时刷了三遍历年考题,最后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和研友互相打气,但要按自己的节奏推进。
专业学习上要更聚焦:对计算机视觉感兴趣,就多研究图像处理论文;喜欢机器人方向,就多去实验室动手调试。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比如大模型进展、AI在医疗或教育领域的应用,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大四:在沉淀中冲刺,给大学画句号
大四的关键词是“收尾”和“启程”。毕业论文是四年学习的总结,要早点确定选题,多和导师沟通思路。有些学生临答辩才慌着改论文,其实只要每周推进一点,最后会轻松很多。选题不必追求高大上,能把小问题研究透彻,就是好论文。若已拿到offer,可利用毕业前的时间补补技能短板;出国深造的同学,理顺签证、住宿等琐事,别让杂事影响心情。毕业季也是告别季,多和室友吃几顿饭,和老师聊聊未来打算,这些温暖瞬间会成为人生宝贵财富。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有人去大厂做算法工程师,有人回老家开AI教育机构,有人继续“二战”...无论选择哪条路,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大学四年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必总想着跑在最前面,找到自己的节奏更重要。遇到困惑时别担心,老师和学长学姐都是你们的后盾。愿你们四年后回望时,能笑着说:“这段时光,我过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