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大东软专升本计算机组招生信息,看这一篇就够了
日期:2025-05-08  作者:大东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来源:  浏览量:182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七个本科专业,另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专升本专业,对接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新工科特色。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结构的持续改善,通过引进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以“双薪制”聘请企业高水平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师资队伍。获省市以上荣誉称号教师37人次,其中,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24.9%,企业工作背景教师占比48%,双语授课教师占比28%,90%以上的教师具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学院于2024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集体”、软件工程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软件工程专业Java系列课程组2010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大东软专升本计算机组

各专业介绍

PART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2019年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在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三。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紧跟计算机技术与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与维护等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方法、技术、工具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在IT行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电商企业中从事软件分析与设计、Web应用开发、鸿蒙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具备熟练使用AI大模型工具智能分析与辅助编码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AI时代的技术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0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高级网页设计、JavaScript编程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Harmony移动应用开发、Java应用开发、Python数据分析和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等。

 

0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根据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设置了体现行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应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课内设置了层层递进的1到5级项目体系,结合企业真实业务需求,构建Harmony移动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Java应用开发、数据分析、软件测试等不同领域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依托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横纵向项目的研发工作,并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人力资源总监做技术类和创新创业类讲座,担任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提 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在校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进一步锻炼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3)企业实习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东软集团、大连飞创等国内外三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研发。

(4)企业定制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荣昌科技、智捷科技等多家企业联合,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定制班,对学生进行定制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对应企业高质量就业。

 

04

就业领域


(1)面向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用户从事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

(2)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

(3)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咨询公司及个人用户等从事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工作。

(4)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0411)

82379234转5382

82379255转5551

82379234转5384

 

PART 2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2019年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三。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具备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工具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可从事软件分析与设计、Web应用开发、鸿蒙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工作;具备熟练使用AI大模型工具智能分析与辅助编码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人机交互设计、软件工程、鸿蒙移动应用开发、Java全栈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架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

 

0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软件工程专业与企业联合开发教学实践项目,项目类型涵盖现代典型软件系统,包括Web应用软件、鸿蒙应用软件及自动化测试。通过在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中学习,使学生具有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现代工具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进一步锻炼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3)企业实习实践:本专业与东软集团、松下电器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全国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20余个,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实习机会。

 

04

就业领域

(1)面向IT企业、互联网公司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Web应用开发、鸿蒙应用开发、软件系统的测试、部署、运维等工作。

(2)面向电商企业、政府公共服务及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从事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系统维护等工作。

(3)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0411)

82379234转5382

82379255转5551

82379257转5550

 

PART 3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成立于2007年。2013年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二。2019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连、网络服务等相关技能,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维护与服务器运维等专业能力,具备运用AI技术解决和分析网络工程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从事网络与服务运维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0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网络原理与互联技术、Linux服务器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规划与设计、Linux服务器高级运维、Python自动化部署与运维等。


0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教学: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了包括1-5级实践项目在内的一体化进阶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置实践、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网络和服务器运维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网络工程专业设有网络技术社团、Linux&红客联盟社团、网络安全小组,依托于校内SOVO实践基地,在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企业化模式运作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以锻炼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加“诺达杯校园网络技能大赛”,“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企业实习实践:本专业与大连思科、东软等十几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实践的实习机会及就业机会。


04

就业领域

(1)面向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集成类IT企业从事网络和服务器运维工作。

(2)可继续攻读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0411)

82379234转5382

82379255转5551

82379234转5384

 

PART 4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2010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置,2011年首次招生,是国内较早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重点支持专业。本专业拥有省级数字家庭工程技术中心作为科研工作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平台。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和紧跟物联网前沿技术发展;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等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物联网工程方法、技术、工具解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在IT行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电商企业中从事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部署、维护等工作,担任Web应用、移动应用等与物联网关联系统的设计、构建、实施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0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单片机应用实践、数字时代Web与App开发基础、现代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桌面交互机器人、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实践、AIoT开发实战:ESP32与协议优化、物联网应用架构技术等。

 

0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根据物联网工程发展设置了体现行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应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课内设置了层层递进的1到5级项目体系,结合企业真实业务需求,构建物联网系统开发、测试、部署、维护等不同领域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物联网系统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际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依托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横纵向项目的研发工作,并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人力资源总监做技术类和创新创业类讲座,担任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提 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在校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进一步锻炼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3)企业实习实践:物联网工程专业与松下、东软、华为问界汽车、大连吉利研究院等国内外三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基地,接收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研发。

04

就业领域

 

(1)面向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用户从事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

(2)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运营管理等工作。

(3)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咨询公司及个人用户等从事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工作。

(4)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0411)

82379234转5382

82379255转5551

82379234转5384

 

PART 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立于2018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教研基础与工程经验丰富。专业配套的大数据实验室软硬设施齐备,并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被评为大连市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本专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侧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相关基础性和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知识与技术,具备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化时代的终身学习能力,面向企业、事业单位的IT部门以及相应领域,能够承担行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服务、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02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操作系统(Linux)、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数据仓库,大数据技术架构、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可视化等专业课。

 

0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根据大数据相关行业发展设置了体现行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应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基于OBE教育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内设置了层层递进的1到5级项目体系,结合电商领域的真实数据构建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依托辽宁省大数据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横纵向项目的研发工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并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开展课外微课与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学校大数据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大数据能力提升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等有影响的赛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性创新实践能力。

(3)企业实习实践:本专业与百度、东软等国内外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接收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参与企业真实的大数据项目的研发。

 

04

就业领域

 

(1)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银行、证券、保险、医院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和咨询等工作。

(2)在大型的数据中心、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维护、调优、管理和监控、大数据软件技术支持、大数据软件产品服务、大数据软件市场推广等工作。

(3)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

0411-82379234转5382

0411-82379255转5551

0411-82379257转5550

 

PART 6招生计划

(1)2025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以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公布为准。

(2)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学生被我校录取后,在规定时间内,个人可根据录取前修读专业及课程情况,自愿申请部分专业课程学分替换,经学校审核认定后,可免修申请学分替换的课程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411)

82379199、82379175

82379173、82379172

82379171、82379170

 

学院官网

https://cs.neusoft.edu.cn/

 

学院新媒体平台

 

专升本报考咨询QQ群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