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做‘手机口’待在宿舍就能挣快钱、卖手机卡银行卡等诈骗犯罪、还有故意伤害犯罪、校园欺凌犯罪等犯罪类型屡见不鲜!如何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高校必修课……”为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4月2日下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启新工作室特邀请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薛颖,为学生带来一场主题为“青年有梦,法不可为”的专题讲座,同时出席讲座为学生们解答困惑的还有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法官李世旭,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洁美慧。专题活动聚焦校园常见犯罪类型与应对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敬畏法律、明辨是非,为未来的学习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讲座伊始,薛法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校园中常见的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暴力、诈骗及非法集资等,提醒学生提高警惕意识,学会辨别不法行为,避免因轻信他人而遭受财产损失或身心伤害。对此,参与讲座的学生深有感触。一名同学表示:“通过真实案例的学习,我意识到不仅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还要提高法律意识,不能误信诈骗团伙,为他们提供违法犯罪的桥梁。今后我会更加注意不轻信陌生信息,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的能力。”
薛法官特别强调,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法为基,养成在法律框架内学习生活的习惯,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通过生动的讲解,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犯罪行为的危害与影响,还掌握了实用的防范技巧。另一名学生分享道:“作为青年学生,我会努力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向身边同学宣传法律知识,共同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在讲座中,薛颖法官重点阐述了“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防范策略,这一联动机制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教育目标。对此,有学生补充道:“家校协同策略让我感到安心,但更重要的是个人防范意识的提升。我学会了识别诈骗套路,也认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今后我会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践行‘法不可为’的信念。”
讲座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洁美慧向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及李世旭、薛颖法官的担当作为表示感谢,并寄语全体学生:“要循法而行、明法善用,在遭遇网络暴力或消费纠纷时善用法律援助渠道,更要主动担任班级普法志愿者,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法治校园建设,让法律真正成为护航青春的铠甲。”
此次讲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为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深化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