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进行“一院一品、一系一品、一专业一品”素质教育项目立项答辩
日期:2025-03-02  作者:大东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来源:  浏览量:25

 素质教育项目和校园文化活动、日常教育管理共同构成了我校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潜能增强实践能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于2月28日在A3-319进行了“一院一品、一系一品、一专业一品”素质教育项目立项答辩,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郑纯军、学院党委书记姜大伟、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洁美慧、学院专升本教学部部长刘振宇、学院团委书记张思柔、学院团委副书记蒋军和各项目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负责人参会。

 

 

各项目负责人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与能力指标培养,围绕项目简介、培养目标及预期效果、组织实施、考核与评价四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了各自负责项目的规划与设想,论证如何培养和考核对应的能力指标,如何更加有效地支撑专业人才培养。

一院一品项目“演绎红色话剧,传承红色精神”素质教育项目,采用“寻、编、演、传”模式,将思政课堂搬到舞台,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该项目面向大一至大三学生开放,鼓励跨专业组队参与。目前该项目经多阶段的实施打磨,有完善考核体系,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报的“鸿蒙系统产品创新研发大赛”面向大三计算机专业学生,依托课程课程资源,借助智能驾驶模拟技术,致力于提升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重点考核车主APP开发与智能汽车远程操控能力。该项目吸引了多方参与,并构建了全面的考核体系,预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工智能专业申报的“智能机器人综合应用大赛”在第三学期面向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学生开展。比赛共分四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邀请了多方专业人士参与评比。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两年,成果丰硕,部分优秀成果还荣获了卓越杯奖项。

软件工程专业申报的“软件产品创新研发大赛”素质教育项目涵盖多个部分,以竞赛为契机赋能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活动分多个阶段推进,面向大三学生,通过严格的考核进行选拔,赛后将进行全面总结,开展成果展示与推广工作。该项目注重对相关成果的培育孵化,并积极推进与企业合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申办的“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大赛”旨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面向大一新生开展考核,同样设置了初赛和决赛,赛事结束后将进行总结优化,为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工程专业申办的“诺达杯校园网络技能竞赛”已举办多年。该项目依托专业课程,紧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思维。此外物联网专业还推出了“物联网产品设计大赛”,旨在鼓励学生合理科学地使用AI,同时将AI元素融入作品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根据实际学情特别申报了“网络安全精英挑战赛”。因学生能力限制,在大一小学期设网安精英挑战赛作为过渡项目。该项目基于四门专业课程,将网络安全编程实践与课程知识深度融合,重点考察密码学等专业知识,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通过前期宣传、初赛、决赛等环节,依据考核评估进行总结,为学生未来的竞赛及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专升本教学部依据学生前置专业复杂多样的特点,特别设立了“网页设计作品竞赛”,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IT行业的兴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奇葩创意原型设计大赛”,于每年新学年第一学期面向专升本大一新生开展。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产品设计素养为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关切点,并将其融入素质项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由专业教师与素质教师协同指导;“PS会梦青春T恤设计大赛”积极落实美育进校园的政策,比赛明确设定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考察方向。学生以白色 T 恤为基础进行创作,评委老师将依据主题契合度、技术运用等标准进行评审。

院长郑纯军强调,素质教育项目是承担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专业教师、素质教师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指导,姜大伟书记补充提醒大家,要注意项目的细节优化,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力求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品牌项目。

 

 

此次参与立项项目从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创新实践、美育培养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项目紧密结合学院各专业特点,积极对接行业需求,同时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未来,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项目不仅会成为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也将为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校构建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