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寒假期间,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师生团队在学院领导的引领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假期宝贵时光,对原有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升级,成功引入了DeepSeek智能解析功能。这不仅是学院在技术层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重要一步。
此次升级的核心亮点是基于DeepSeek和Anything LLM构建的辅助解析功能。该功能的引入,如同为学生自主学习点亮了一盏明灯,使其在知识探索的道路上能够获得更加精准、更具个性化的指导,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行。同时,这一功能也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教学支持,助力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DeepSeek智能解析系统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其工作流程采用向量检索和上下文增强的问答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 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何正确的定义一个Java类?”
2. 问题向量化:系统将问题文本通过 Embedding 模型转换为向量。
3. 向量检索:在向量数据库中找到与问题最相关的课程资料片段(课本中或习题中的相关资料片段)。
4. 上下文增强:将检索到的片段作为上下文输入到 Deepseek 模型中。
5. 答案生成:Deepseek 结合上下文生成精准答案。
6. 答案优化:系统根据学生的反馈(如点击“有帮助”或“无帮助”)对答案进行优化,并在后续对话中提供更精准的回答。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在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中学习或进行自测时,只需轻轻点击“AI解析”按钮,即可瞬间获得解析结果。从解析内容来看,其精准度和全面性令人瞩目,完全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自主学习辅助,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轻松。
目前,这一功能已经顺利完成了测试阶段,并将于2025年2月17日在软件与大数据技术系的大一部分专业课中正式投入应用。这不仅是对AI技术发展的一次快速响应,更是学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未来,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为培养适应AI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行业人才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