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自己能够入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时,我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因为提前做过功课,东软的计算机类专业非常优秀,而且学习的还是物联网工程这种热门专业。
没上大学前,我提前加入了QQ群,了解了一些需要学习的课程,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便投身进入C语言的学习中。那时候有了自己的电脑,再也不需要偷偷摸摸用手机学习编程了,但可能由于是买的教材(见图1)的问题,最后虽然学会了各种语法,但是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做一个在控制台使用的学生管理系统,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个实现的较为完全的项目之一。但还是懵懵懂懂的,这编程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图1 自己买的教材
大一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很多在暑假中一知半解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解决。同时与我而言,计算机的思想远远大于计算机的应用,当然这个不是在大一时期总结出来的。在上大学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图书馆这个地方,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书籍,尤其是计算机书籍,更惊喜的是还有很多外国作者的著作,在整个大一年级都泡在图书馆中,虽然自己的技术很菜,但是还是很喜欢看大神们写的技术书籍。在大学一年级时首次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比赛《物联网创新创意大赛》,是使用C语言写了一个《动物环境管理系统》(见图2),遗憾的是没有获奖,但是得到了很宝贵的经验,还学习了文档的编写以及PPT的制作(见图3)。虽然现在随手就可以写一个界面更美观、功能更强大的程序,但是这份程序还是意义非凡的,从某种程度来讲是我完全独立构思且独立完成的代码,因此我一直保留着它,即使它很低级(见图4)。之后我还作为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在晚自习为大家讲解C语言等大家薄弱的内容,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
转眼大学二年级,这一年发生了疫情,而且同样是对于我来说是分水岭的一年。上半年级,带着自信满满的态度去学习其它领域的技术,这次我把目光投到了Web开发上,因为Web开发见效快,很容易做出成果。因此我开始分别从前端和后端下手,首先学习的是Java,在当时Java的热度是世界最高的,很多后端服务都是用Java语言来编写的,包括需要使用的Spring、SpringMVC、Mybatis等一系列框架。学习完后端,搭配着学习前端的技术,HTML、CSS、JavaScript这三种基本技术,以及当时还有在使用的JQuery、AJAX技术,较新的Vue.js框架以及Node.js等,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Web作品:《基于人脸识别的酒店管理系统》(见图6)。但上半年仍然是在学习应用型的技术,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原理,其实在大一时学习过《数据结构》这门理论性课程,但当时仅仅狭义地把它理解为了一个数据类型的扩展。在下年级,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第一次在家里使用钉钉上网课(见图7),这半年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学习完这些课程后,让我不再是一个“调包侠”(指的是只会使用调用其他人写好的软件包而不理解其中的原理),虽然在软件开发时关注点经常在功能上而不是原理上,但是作为学生,应该要深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运行原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走的更远。
图6 第一个web项目
图7 上钉钉网课
大学三年级是一个忙碌的时期,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将自身学习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其中包括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科研竞赛以及软件著作权、专利等等。同时我还通过了英语的六级考试,一个良好的英文水平,有利于阅读各种英文文献以及观看英文的教学视频等。
图8 证书一览
大学四年级,我在亚信科技、IBM公司实习,最终收获了IBM的offer,职位是一名混合云软件开发工程师,虽然大学生活结束了,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争取取得更高的成就。
- 上一篇:优秀毕业生的故事系列 ——杨宸:我的亚运会之旅
- 下一篇:我在大学的那些事——张丙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