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东软有个“约会”-彭钰莹老师的东软生活
日期:2020-06-24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软件学院  浏览量:2928

忙完手头的毕设工作,整理完钉钉的课程资料,突然回过神来,原来,我也已经和两届的学生说过再见!

     两年的时光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知不觉无声逝去,忽然间不禁感慨: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记忆回到最初踏进课堂的那一刻,生涩的模样,不禁莞尔。两年,过去的是一分一秒的时钟滴答,过滤的是自己的青涩与腼腆。而今,留下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我”,勇敢、拼搏、干劲十足。

    2011年,我与东软“相识”。机缘巧合陪同高中同学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报道,校园统一的欧式建筑风格、花园式的设计、造型独特的楼宇、人文气息浓厚的氛围……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心中惊叹:这个大学太美了!

    2018年,我与东软“相知”。毕业之际选择来到东软工作,不仅是对教师行业的神往,更觉得这是属于我和它之间深深的缘分。通过岗前培训,再一次被学校的理念触动,对它的认识又多了一分。学校实行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让“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延伸,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最高关注。能够感受到,学校想要通过进一步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而学生在未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来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这是多么炙热的骐骥。

   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东软结合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以及本校在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包括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等八个方面……这种种都让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成长,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2020年,我与东软“相爱”。两年的工作经验,其实很短。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成长了么?紧接着,再问自己,你的成长对于一个27岁的年轻人来说够吗?作为一种社会分工、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所有人太高的期望和太重的责任,这个岗位,神圣且严谨。“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韩愈更将“师者”定位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层次诉求上,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是个光荣且神圣的职业。在我选择这个职业时,“责任”就在我内心深深扎了根。进入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这个大家庭,是我与“东软”相爱的第一步,浓厚的学术氛围、温暖的气息包裹着每一个人,在这里,每个老师专业能力都很突出、理念都很进步,这更让我坚信,东软的办学理想是深入到每个人内心的信念。“坚定梦想,胸怀责任,开放包容,拥抱变化”,大家都坚定传承着大学人的文化追寻,也坚守着创业者的精神品格。 

  两年的专业课授课任务、班导师工作等,都让我在职业生涯中日渐成熟。如果说属于年轻老师的特质,除了不懈的努力和朝气外,那我身上或许有更多的感性和同理心,对待同学们都像弟弟妹妹们一样去教授,感同身受、全情投入。有幸在刚入职就担任软工18001班的班导师,18级新生有着属于00后的活力与热情,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一些特质也深深感染了我。不管是思想、学习、能力培养、班风学风塑造、就业思维培养等方面,都能感受到他们突飞猛进的成长。在和他们相处的这段时间中,是他们作为大一新生的成长,也是我作为一个新老师的成长过程。教学方面,担任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的课程负责人以来,领导和同事一直给我信心,和我分享经验,备课授课、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更是让我进步的阶梯。

  这半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采取了线上授课的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也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锻炼,虽然隔着屏幕,但学生们热情的互动让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在这里,我从心底里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因为它的职责,能让我把七年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能很好的发挥我制定计划、处理问题等方面的潜力,正因为对工作的喜欢,使我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明白惟有用心的行动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我相信每个年轻的老师都渴望成为一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我很平凡却又很不甘于平凡,我渴望改变并为改变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努力,我相信我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未来,我与东软“相守”。日光如梭,风光流转,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迎来了属于它的20周年,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这个充满激情的东软校园,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和产业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由衷的祝福学校、祝福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蓬勃发展,创造更多辉煌!

收藏本页